读《存在比拥有更幸福》:感悟的力量

悟空大戰美猴王:


我很少看关于灵修、心理或者成长感悟方面的书,但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个问题。因为,我以前不看这种书的一主要原因就是感觉这些书忽悠的成分太大,很多内容都类似,谈来说去也就是那些内容,而自我感觉也颇为良好,总认为那些说道自己都懂,看她们纯粹是浪费时间。

可能是当时还年轻吧,年轻人总是自恃比天高,很少能有抬头看天、低头看地的时候。说到这里,我也不是后悔,只是觉得当时阅历还不够, 而现在,自己,则发现需要通过这些书去领悟人生的很多日常事情,而随着年龄的增长、阅历的增加、生活状态的不同而出现了新的感悟。

对于老子,我算是只有耳闻的那个,没研究过他写的任何东西。但这本《存在比拥有更幸福》的副标题“与老子谈情说爱”却着实让我惊奇了一把。以前也接触过一些人解读的老子,只能说各有侧重,其实也没办法,对于《道德经》这种似乎可以上升到世界观的著作,要想解读好,的确不容易。何况,对于解读人的阅历、实践经验和感悟能力还有一些要求。

我虽没看过《道德经》,但还看过一些其他方面的书,主要以佛教、禅修为主,这不是说我是个佛教徒,主要是因为自己想从中有所感悟,对自己的心灵有所净化,同时还有个私心,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亲自从典籍中感悟,而不是咀嚼别人吐出来的。

这种想法确实错了。对于别人的感悟,我们完全可以拿过来看看、读读,看看是否得感悟和他们有什么不同,认同的观点微微一笑,不认同的观点仍是微微一笑,或许此刻认同、彼刻不认同,又或者此刻不认同而彼刻又认同,关键是能够获得心灵的提升,也就是感悟的力量的提升。

感悟的力量,其实是对自己过往的总结、反思的力量,更是对未来的洞见力量。这种力量的修炼一来自己于自己的内在修炼,二来自于外在的吸收,甚至外在的吸收比内在的修炼更重要。而浏览别人对经典的感悟,本身就是个借力,借助外人的感悟提炼自己的感悟,至于是否要嫁给佛,是否要和老子谈恋爱,那纯粹是个体的事情。

对于这本书,我也是抱着这种心态。首先,看完这本书,我还是对《道德经》没有增加太多了解,对老子的哲学体系也没增加太多感悟,但作者对人生追求、婚姻家庭、育儿和个人生活的感悟确实对我有所启发,特别是育儿那个部分,因为对待自己的儿子,我确实还在学习之中,如何“无为”的与他们相处,这方面,我还欠缺太多,还处在摸索之中。

因此,作者在书中的四个部分“美好人生要明道”、“幸福婚姻要执中”、“家庭教育要无为 ”、“品质生活要守静”,可以说各有侧重,可以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翻阅一下,   但基本的宗旨、意图感觉还是很清楚、直白,语言比较平实,从批判的角度可以说是“老生常谈”的内容,但换个角度,如果对任何书我们都抱着批判的角度去看,那我们看了还有什么用?

回归到生活中,如果我们对任何事物、任何人都带着批判的角度去对待,那对我们自身有什么好处呢?

评论
热度(8)